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不可思議的經歷-堀川麻子《幻想郵局》

 這次借到的是文庫本小說,想不到日文翻譯小說裡面除了輕小說之外還有其他類型的也會做成文庫大小,真是太孤陋寡聞了。

這是一本很容易讀的小說,不僅是書本體積容易攜帶,在內容上面也是很快的能夠輕鬆閱讀完。內容和郵局有關,但又不是只把焦點集中在郵局上,而是且走且停的求職過程與心境,找不到擅長的事情的主角讓人有些親近感,在求職上也是坑坑巴巴,只有父母寬容不擔心。

我不知道對自己而言,什麼是理想的工作,我認真思索的結果是盡量不和別人起衝突,並能從中獲得充實感,但要我具體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符合我的理想時,根本就想不下去了。

這個不就是很多人內心所想的吧!到現在自己也還是這麼想的。

經歷一番波折的主角最後,看似什麼都沒變又好像成長了不少。唯一特長是尋找失物的主角最後幫周圍的人找到很多東西:重要的回憶、真正的心願還有郵局,郵局也是被尋找的東西呢!

故事整體是暖洋洋的氛圍,加上一點點驚悚的部分。小小的地方聚集著溫暖的人們,雖然還是發生了一些難以想像的事情,但最後還是回復平靜的小鎮生活,郵局仍然是奇蹟一般的存在。

其實作者實際上想寫的是有關生死的故事,人死了如果就這麼消逝那就太難過了,如果還能見到最後一面那就好了,幻想郵局就是這麼一個存在,名為登天郵局的幻想地標,坐落在一個小鎮裡的山上,那個位置是此世與彼岸交界處,只有有需要的人才能抵達的郵局,雖然主要是死去之人,但活著的人有需要也能夠抵達,主角如此,她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們也是。

需要一個遠離現實的地方、找不到自己該做什麼、希望能夠看到一個溫柔的故事,有這些需求的話,不妨輕鬆地拿起這本《幻想郵局》,跟著主角一起繞繞遠路吧!

2019年9月20日 星期五

塵沙滾滾的推理-史提夫.霍根史密斯《馬背上的福爾摩斯》

 一開始看到福爾摩斯四個字就迫不及待的借來看,不過中間閒置一小段時間,以至於到後面人名在出現要破案的時候差點認不出來。

本做跟福爾摩斯唯一的關係就是報紙刊登由華生寫的故事,其他的一概沒有,不過從這些敘述裡面可以看到固是對人的影響有多麼深遠,只是推理故事就能讓跟推理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人也能推理。

推理重要的是什麼,這本書負責推理的老紅仔,古斯塔夫.安林梅爾,奉行福爾摩斯的推理方式,仔細觀察不妄作猜想。當然推理不只這些,但當場景是在西部牛仔身上時,這些似乎已經足夠。

不過結局死掉的人太多了,好像有關的人無關的人通通都死了一樣,推理變得完全不重要。

這本大概是近期看的唯一一本原文是英文的翻譯小說,在人名的部分總是有點沒辦法進入澃中人物的情緒,不然就是1893年實在是太遙遠的年份,西部牛仔的生活與他們踏過的塵土實在難以感同身受,但作為冒險故事看的話還不錯,遙遠的過去除了推理要自己腳踏實地以外,遇到危機也得靠自己(槍法要夠好以及身體要足夠強壯)

兇手的動機則是合理又有難過的地方,過去做過的事情會變成現在的惡夢,這是不大爆雷的情況下最能表示的了。非要殺人滅口不可嗎?推理小說大部分都是這樣的吧,看起來好像也有別的解決辦法,但在那個當下,對動手的兇手來說,他就是已經找不到最好的方法才要費盡心思殺人。

因為實在是太不能融入場景所以對書本描述的農場風光也沒有印象深刻,除了貧瘠的沙土以外就什麼都沒有了,還有取名很可愛的馬,一匹馬死了都比人死了還要值得難過。

還有不可能逃避的歧視,因為死的人是患有白化症的黑人所以一開始差點要以自殺草草結束,如果今天死掉的人不是在農場主眼裡低下的人,馬背上的福爾摩斯也沒有辦法真正的施展他的才能吧!

故事敘述的方法則是透過主角旁邊的當手:大紅仔奧圖.安林梅爾,老紅仔的弟弟,詳盡的描述一切怎麼發生的,從他們難以逃過的疾病與天災,到如何在難以賺錢的地帶找到工作,最後是事件的發生以及結果,每個篇章都有一句類似OS或重點的話,感覺上就是章節破梗或是看下筆的人發牢騷,也是一個看故事好玩的點。

看介紹,這本書是系列做的第一本,不確定之後會不會繼續看下去,完全是書名的意外而看完這本書。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味道、記憶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莫莉.懷森伯格《家味人生》

這是一本蒐集作者很長一段時光中發生的事情與食物交錯在一起的故事,每一個短篇後面都會附上短篇裡提過的菜餚食譜,因為原文是英文的關係,在食譜的部分,計量的方式也會有一點不同,這部分在想要挑戰這些食譜的時候確實變得不得不多加考慮,當然也有一部分是食材不同,不是所有水果都能輕鬆買到啊!就算買了也不敢隨便下手,真的超怕失敗了變成浪費食物。

五個章節,從家開始再回到家結束,從記憶裡小時的味道到長大出去探險的味道,再到家中變故,最後是遇到對的人,每個關鍵的地方都能找到食物的蹤跡。我想這或許是我們喜歡家常菜的原因之一,那些味道和記憶裡的一樣美好,如果是動手做的那就更不一樣,還有獨家調味。

每個人進廚房的理由不同,對作者來說,進廚房料理食物是和在血液中的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需要思考也沒有人特別教導,自然而然地隨著生活一點一滴的融在角落。不論什麼事情都能跟食物有關:旅行特地尋訪的小鎮、家裡的氣味、每周的晚餐、在外讀書的安慰、共組家庭的婚禮佳餚等等,透露作者對生活的偏好以及他記憶中每個開心難過的時候都有食物陪伴。

就像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對洋芋片特別寵愛一樣(至少我會特別愛,然後隔天在廁所後悔為什麼要一次嗑完一大罐洋芋片),作者在難過的時候也會尋求食物的安慰,即使別人懷疑她怎還有胃口,但我相信即使難過的食不下嚥,日子終究要繼續,多一點外在的安慰也很好。
當然在整本書裏頭,歡樂的故事還是佔據最多篇幅的,因為不想讓自己難過,可以的話大家都希望能快樂的生活,有美食相伴有家人/佳人陪伴。

食譜的部分,自己是比較喜歡湯品和沙拉,雖然平常不太自己動手做這類的食物,但這些食物超級實用又方便解決好幾餐,例如喝剩的湯隔天配飯或麵包,又或是加一把麵也不錯,沙拉既能當前菜也能當作主食,燉飯和義大利麵也很棒,特別是本書的食譜有很多蔬菜類的料理,素的話只有到蛋奶素的程度,對我而言已經很足夠。
甜點也不用說,當然是有的話更好,蛋糕、餅乾、巧克力、甜派,許許多多的美味等待著看到的人動手嘗試。(我想自己能會參考一些食譜然後稍加改變,畢竟有些水果不好買到,還有偏好的口味也不同,主要還是食材的問題。)

如果喜歡自己動手料理餐點,也喜歡看日記的話,這本書十分適合,不妨在係屬人生滋味之後動手料理一餐吧!

2019年7月19日 星期五

一天下來我們的腦袋到底要做多少事—健腦商店《大腦先生的一天》

這是一本不知道該歸類到科普或是輕鬆小品架子上的書。好像有那麼一點點實用又好像全部都是參考,又或是我的腦子已經在日常中變得駑鈍不堪重新開機。

分成三個大章節,從早晨起床到工作最後是睡前,依照一天的時間依序介紹每個我們做決定的時候是如何運用我們的大腦,是應該給點獎勵或是稍微騙騙腦袋。
從起床要不要按貪睡按鈕開始,我們的腦就已經要為應付一天的行程做暖機(不得不說我就是那個總是按貪睡的人,而且還為了能夠按貪睡挑戰每個鬧鐘的時間)。
個人覺得第一個大主題裡面的項目對自己比較有用且有趣,但實際上需要大量專注且運用的其實是第二章的工作、思考能力和意志力。

這本書有一點覺得不太有用的地方,像是其中一篇說要如何專心的內容,說明過度聚焦造成的盲視,以及分心可能帶來的結果,但並沒有說明應該如何專心,或許我們還是只能從自己身上找到讓自己專心的方法,而不是期待書本給予什麼好技巧。
當然這也不是說看完之後什麼感想都沒有,至少學到一點給自己暗示要努力的方法。全部看完的結果,我們總是被環境影響大腦的思緒,但也可以反過來利用這些影響達到自己的目標。如果期待一本書能給一堆撇步的話那太狡猾了!在知道我們能改變以及不能改變的事情之後選擇自己需要的,大概就是我在看完這本書所獲得最大的東西。
適合想看看一天下來大腦到底處理多少東西的人。

2019年5月9日 星期四

現在不就說出來了嗎?-本田直之《米其林大師從未說出的34個成功哲學》

終於看完眾多名廚師的人生經歷了!有不少他們之所以能成功所做的事情,總共介紹15位廚師的故事,當然只是截至成功為止,並不代表就這樣結束。

2019年5月1日 星期三

有關讀書的方法-郝明義《越讀者》

這是剛回家沒多久剛好在別人的噗浪上看到的書,感覺好像很有趣就去圖書館借來看。看目錄之後就擺著不想動了,直到前天一次把全部翻完。

2019年4月27日 星期六

記憶裡的美好味道—米果《偏執食堂》(一個人的粗茶淡飯2)

在博客來的專欄裡看到米果的文章的時候都會多看幾次,所以這本偶然借來的書光是看到作者就先感到喜歡,先加30分。
早餐和宵夜、主餐、小點配菜、甜點飲料,依照這些分大類,然後每一篇都串著作者個人的心情。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帶一點有趣的小知識(或冷知識)到餐桌上吧—博學堅持俱樂部《美味雜學》

這是一本搜集許多有趣小知識的書,依照魚肉、蔬果、食材名稱、主食、點心、美食店、飲料、加工食品與調味料、飲食習慣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