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那些經歷使你與眾不同-甘耀明 《邦查女孩》

(這篇心得是很久之前就打在噗浪上,整理的時候一起擺過來,所以敘述的方式可能又跟其他幾篇不同,更動的只有標題而已,想要讓列表看起來一致。)

中山庸子《なるたい自分になる100の方法》

標題算是吸引自己的主要原因,因為希望自己能成為理想中的樣子所以才會希望能夠有方法改變,至於內容的話,不知道該說不愧是寫給女性的書籍所以裡面很多個人覺得「真的有需要這樣嗎?」的內容
例如第二章:為了變時髦的方法
自己唯一覺得重要的穿衣準則就是乾淨清爽。要去工作的話有制服就穿制服、頭髮綁好、化妝依照必要程度決定,以前有在廚房工作過,沒人會看到妳的臉有沒有化妝,這種時候化妝本身就不必要,而且高溫環境脫妝反而更糟糕。
至於工作以外的場合,一樣最重要的是乾淨,其他的我覺得反而可以多嘗試,之後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
而書裡提到的部分,簡單地把標題紀錄:
*具體寫下時髦的定義,例如想要成為某明星的樣子
*把家裡鏡子擦亮
*出門前的全身檢查
*把握服裝重點
*不要拒絕流行

前面這些當作參考是真的蠻有參考價值的,但是後面的可能是習慣不同或是自己也沒想過要這麼做所以覺得疑惑的部分
*洗澡時間增加兩倍
*冰箱裡要常備水和茶
*換一間理髮店
*內心常有「時髦審查員」
*準備為了「憂鬱」而穿的衣服
*看歌舞伎
*認識24色以外的顏色
*找到自己的香氣
後面還有一些舉了上面的例子已經足夠表現出我內心的疑惑,習慣不同所以對「流行」的定義和內容也不一樣吧!

當然我自己也由嚴重偏見,把流行放在第二章的話後面就不會想繼續,因為流行對自己而言是最不需要擺在重點的部分,然而這本書完全跟我的想法相反。
所以後面的章節直接從標題決定要不要看內容,順便跳過「找對象」這一章wwww
後面我想還有一些能夠嘗試的好東西,例如金錢的使用、工作方面如何變更好,還有其他的自我提升,雖然前面充滿疑惑(中間也還有啦,但跳過就算了),希望能真的把自己變得更好。

最喜歡本書前面的小方法:把理想的自己化成實際的句子寫下來。
以上,有想到其他部分再丟上來。

後面一章跟金錢使用有關的部分,有一種:「長大之後要重視的層面增加,所以不能一昧地只考慮價格。雖然也不是越貴越好,但太便宜的東西,很多時候會忘記要珍惜而隨便使用,到最後反而是更大的浪費。」這樣子的感覺

真的跳過一些不太適合目前自己的部分之後,還有很多可以嘗試並且把自己變得好的建議。
網友說有中文版,之後再去翻翻,也許會跟自己理解的不一樣,反而能看進去更多。

人生路上往窗外遠眺-星野源《從生命的車窗眺望》

對星野源的認識就是《月薪嬌妻》,雖然沒有整部追完就是有轉到就看一下,不過那個樣子很可愛,眼鏡很重要。不過看MV的時候突然覺得很像不同人,風格差太多了差點認不出來wwwwwww

然後今天在咖啡店的時候把這本書一下子全部看完了!
邊看邊笑邊哭,濃縮了他對人生的看法,自己身邊的事物,每件小事都有可以書寫出來的想法。

當然還有可愛的小插圖。

底下節錄一些書裡面喜歡的話。

小哥啊,人不做自己喜歡的事不行喔!
p18

「人一死就什麼都結束了。」
「人就算死了也不會結束。」
在這兩句話之間,究竟有著多少思念、憤慨與決心呢?
p56

從我這邊只能看見牠的後腦到背部還有屁股,不過這樣就夠了。萬一牠朝這邊轉過頭來,我一定會想摸。可是,突然伸手去摸陌生的對象,那叫做色狼。
p120(這裡的牠指的是柴犬)

深夜的街道是個有趣的地方。人很少,街角偶爾擦身而過的人,在陰暗的角落裡看起來很可疑。我最喜歡那種「為什麼這個時間會出現在這種地方」的感覺。p149
我也喜歡夜晚的街道,不過有時候太晚了也不好,總會擔心迎面而來的人或是跟在後面的人,不小心就會變得疑神疑鬼。雖然這麼說,但自己還是有不少次夜晚一個人走在路上的時候。無論何時何地,人們的嗜好與那份喜愛之情,都會為世界染上兵分的色彩。
p152

望著安靜沉睡的城市,我再次深深感受到自己果然喜歡深夜。為什麼呢?思考著原因時,正好看見東方天空微微發紅。
內心頓時豁然開朗,我已經知道原因是什麼了。
因為早晨會來臨。
p181-182

現在應該還在雜誌上繼續有連載吧!
雖然不知道內容是什麼,但不斷累積這些身邊的小事,用自己的角度看待這些發生在身邊的小事,總覺得世界就會漸漸地變得不一樣。
其中有一篇關於感受季節的事情,對於創作者來說季節的感受很重要。但即使不是創作者,透過身體的感受發覺季節的變遷也是很有趣的事。

當然台灣的的很熱,大部分的時候都只會感覺太陽越來越耀眼,氣溫只會增加不會降低。然而自己真的走在路上的時候,即使都是夏天,仍然會有不一樣的感覺:有微風的、悶熱的、可能會下雨的、晚上會是晴朗看得到星星的天空的、夏季的尾聲......諸如此類的感覺。
因為忙碌而忘記身活周遭的事情沒關係,當時間和內心有餘裕的時候,稍為的停一下感受身邊的每一件微小事物應該也不錯。

首尾相連的圓環,交錯而過的時間—七月隆文《明天的我與昨天的你約會》(明天,我要和昨天的你約會)

為什麼書名不一樣單純是因為我借的是簡體翻譯本,然後也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時間交錯的故事,跟電影《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有點類似吧,一個越活越老,另一個越活越年輕,然後相遇、相愛,最後繼續沿著自己的時間線往前走。

當然還是有很多部分是不一樣的,像這本的故事是平行世界穿越,另一個是同一個世界但是活著的方向不同,雖然相遇的部分類似但是劇情因為這樣還是有落差。

而且自己也差不多忘記《班傑明的奇幻旅程》裡面演了什麼。

回到書本。
短篇的戀愛劇,加上穿越時空的幻想,現實上的空間讓人略有點帶入感,但實際上不熟那些地方的話可能就一直維持一種看紙劇場的感覺吧!

短時間看了好幾個跟時空有關的故事,所以對這樣的題材不太容易覺得意外感或是驚喜,偶爾一次還不錯。

距離上次看完《你的名字》也沒過多久,覺得多少有被影響,所以才會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動之處。

聽說電影令人感動,不過沒有看電影所以不知道劇情或是畫面有沒有讓人落淚的地方。小說的部分,還沒解開秘密之前的眼淚太多,反而解開秘密之後的眼淚相比之下變少了!
自己覺得劇情沒有特別讓人感動的地方,整體來說是漂亮的小說但是有點少了什麼的感覺,如果再多一點什麼就好了!

但這種可惜的氣氛或許是這個故事想要表現的也說不定。「如果能夠繼續下去就好了」的感覺,然而最後迎來的是不得不結束的戀情,然後兩個人繼續在不同的時間線上活著。

不行的時候,可以跳下鐵軌也可以開除公司-北川惠海《不幹了!我開除了黑心公司》

最近剛好在追日劇《人事女惡魔》,然後又看到這本書,覺得真的不行的時候辭職也好,再怎麼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如果有朋友幫忙那就是十分幸運的事。

雖然日劇強調的重點在別的地方,但是我覺得裡面一句話あなたにはこの会社を辞める権利があります,你有辭職的權利,這樣的一句話,徹底的讓人覺得就算受不了了也不是沒有退路。當然也有人覺得不應該成為無法承受認識壓力的人而動不動就想辭職,這種話就見仁見智,為了工作而不得不留在公司的話為什麼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環境呢?為了喜歡或是名聲比較好的學校都願意遷戶口、把自由時間塞滿一堆補習,那為什麼不過是選擇喜歡的環境工作罷了就那麼的罪惡呢?

回到小說,故事中的公司是印刷企業的相關公司,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故事的主角是在公司裡逐漸喘不過氣的普通上班族。

巧遇從前的同學,兩人一起到居酒屋喝酒聊天,之後偶而會一起約出門吃飯逛街,一開始的時候對於工作上的一些小煩惱,這位同學都能提供合適的建議。但後來出了差錯之後,公司的主管徹底把主角當成障礙物。(這種時被當成邊緣人可能還比較好,至少不會無故挨罵)

最後的結局發現這位同學其實並不是同學,可能還是鬼。

而這個既壓榨員工又不斷充斥無條件謾罵的工作環境也無法給予主角繼續待下去的理由,加上他之所以出差錯全是因為同事暗中動手腳,所有的錯都要主角承擔。於是在最後他喊完之後辭職,離開這個離職率高的公司回家重新再來。

部長在主角辭職時噴了一大長串話:什麼!最近的年輕人真是沒用!不管是誰都毫無自尊心!........

輕人有沒有用也不是誰能說得算,而且比起從前,現在的人已經多會很多技能了!不論是電腦、手機、流行語、消息傳遞速度......,在還沒進入社會之前已經多會很多東西了,難道這些都不算「有用」嗎?那能否給「有用」一個明確的定義呢?

而且如果沒有自尊心的話,還會忍到快要自殺、忍到已經精神狀況不佳的狀態嗎?沒有自尊心的話根本不會屈就在一個時常加班又沒有薪水的地方啊!

最喜歡的是主角辭職時說的話:不輕鬆也沒關係,不如說人生本來就不可能輕鬆度過。我就是太輕率才會選擇了這間公司。不可以因為害怕待業的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就抱著只要能錄取去哪裡都好的心態而選擇工作地點。接下來,我要尋找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就算費時也好,沒有社會地位也好,即是沒有工作,我也要找到不會後悔的人生道路。

一方面是老同學的陪伴,另一方面是家人的理解,所以主角能夠強而有力的堅定離職。
雖然現在很多人因為家裡的關係,不得不在自己不喜歡的地方工作,但是如果有機會可以選擇的話,選擇不會後悔的人生很重要。

跟有沒有精神疾病無關,而是處在什麼環境之中,當那個環境不好的時候,越努力的人反而越找不到離開的方法也說不定。

主角巧遇的人,雖然一開始不是朋友,但最後成為朋友還互相拉對方一把,結局實在是太好了!

當然主角的父母也是,媽媽不斷說要主角帶東京的好吃的蛋糕回家。實際上好吃的蛋糕哪裡都買得到,但媽媽強調要主角帶回去的,那樣細小而堅定的溫暖,也是讓主角真正感受到:「世界上還是有真正關心自己的人」

連結緣分,然後我們懷抱跨越時空的奇蹟—新海誠《你的名字》

前幾年非常紅的動畫電影,流行到不想看但最後還是忍不住的欣賞完了。前前前世也因此不斷在youtube上重複播放。
其實中文版小說早就有了但拖到現在才借來看,早知道當時應該網路下訂,特別是知道日本書本單價高的讓人難以下手的時候更覺得應該多買一點台灣出版社的書,回家之後會多下手一些的。

電影其實已經很感動了,尤其是主角相遇的瞬間,不過小說裡面的感動和電影有一點不一樣,是旁觀者的感動和主角本身的感動的不同。
好不容易想起來、想要記得對方是誰、想要填補內心缺失的那一處空白,以及擦身而過的每個瞬間,都美麗的讓人心痛。

小說和電影哪個先哪個後反而不再重要,透過不同視角傳遞相同的故事,不過文字可以慢慢閱讀,所以一些可以看到一些細節。
我喜歡故事裡那段解釋為什麼會交換靈魂還有祭典舞蹈的由來的故事,感覺讓整個故事都連結在一起。從源頭到主角兩人的故事,雖然他們一開始並不知道理由,但是每一個他們走過的步伐逐漸讓兩人碰上。

也許有一點不符合現實的部分,除了靈魂交換和穿越時空以外,彗星這麼剛好撞地球、剛好女主角家裡的祭神儀式就跟彗星有關…但是任何不和常理的事情在故事裡面發生都有符合的解釋,所以故事完整就好。

重溫一次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的小說,然後為了小說再讀溫習電影的夢幻場景,這樣相輔相成的作品不論其他人如何評價,至少我覺得是還不錯的休閒娛樂。

另外也把另一本相關的小說也看完了,是透過不同的角度看待他們交換靈魂的時候所想到的事。

妹妹的視角好可愛,而且還穿越時空,雖然沒有留下印象,但還是很可愛。而且覺得姊姊的一絲不苟很帥氣很漂亮,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那樣美麗的人的這些想法,既可愛又讓人憐惜。

爸爸的視角則是一種回憶過去但是踏不出去的感覺,彷彿一生都被死去的妻子預料到一切。從相信傳說故事倒覺得都是傳說綁住那個地方的人們,不依附著神社就無法活下去的感覺。雖然想要改變但發現一切都跟想像的不太一樣,明明是想要讓這個鎮改變,結果卻利用鎮上的信仰完成自己的權利。雖然最後還是有一切都被妻子看穿的感覺。

散步路徑的花草都有名字-有川浩《植物圖鑑》

一來是忘記內容,二是有當下找不到什麼書可以看,所以重新再翻一次以前看過的小說,不過這次翻譯上就真的有差異啦!

中間一章,蓬虆(ㄆㄥˊ ㄌㄟˊ) 底下應該是是木字旁但找不到所以用糸字旁的字代替,搜尋出來的圖片結果有點接近野草莓,所以有關於植物名稱的部分,不同地方的翻譯還是會有差異。然後我沒看電影。

喜歡可以吃的植物的話我覺得也會喜歡這種類型的小說,喜歡酸甜愛情故事的話,絕對會喜歡這本小說。超級推薦想要體會一下書裡面曖昧、熱戀、等待這些戀愛感的人,絕對要讀一次這本小說。
不如說有川浩的小說除了主線劇情之外都有戀愛成分吧!

植物圖鑑真的是一個甜蜜到不行的劇情啊!閃亮亮的發展還有一點點的認識野草。沒有叫做雜草的草,所有的草都是有名字的。不過就像書裡的男主角說的,不要隨便採無法辨認的野味。也許書裡描寫得太美好了會讓人忘記真實的世界還有有毒植物這回事。

封面的插畫也相當漂亮,精緻的花圈、男主角為女主角做的每一餐都像閃閃發光的星星一樣,亮晶晶的樸質味道,為女主角的生活帶來奇妙的變化。

對於平常會做飯的人來說「適量」似乎是個很容易拿捏的單位,但是對基本上不廚房的人來說根本就是噩夢,女主角在等待的時候也遇上這樣的事,雖然有食譜但分量的拿捏總是抓不住。偶爾會有這樣的時候,什麼才是「適量」呢?

最後要小小吶喊:我有想要有這樣的奇緣。

但是不用幫忙家事,姑且自己是會煮飯菜的人所以只需要教會怎麼認識野菜就好,最近的菜錢有增無減,已經沒有吃肉了還是會不小心破費。

嘴賤的有人愛—鮑鯨鯨《失戀33天》

在這本書之前我看過同名電影(對,網路上看的),而且還重看2、3次。
不為什麼,也許有一半是羨慕主角可以找到符合頻率的人吧!一起嘴賤卻又關懷。

當然小說和電影多少有點不同,似乎總是這樣,若是一點改編都沒有的話電影就不好看了!
這也不是說小說就相對失色,反過來是多了主角本人的想法,一些看電影的時候會忽略的部分。

就這樣,保潔大姐為我分手後的第一天,帶來了一個痊癒的脖子和一個光明的結尾

結尾的話,小說裡面的場景是平淡卻又有一點點偶像劇的模樣,雨天、塞車、溫馨接送,電影的正確情節忘了,但記得是更加不現實的畫面。

偷偷去找一下,是男主角(?)在他們工作的大樓對面的招牌等下向主角告白。

浪漫嗎?可能,但我喜歡小說的結尾多一點,雨天的公車上,看著其他人都有可以打電話的對象,但是突然一個人騎車要來接你,即使是因為忘記帶鑰匙而不得不這麼做也還是很感動,鬥嘴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能夠這樣互相陪伴也很好。

最近剛好和不同的人聊天聊到類似的話題,一種一個人一段時間之後會想要找人陪。
情侶也好、組成家庭也好,或這是好朋友幾個,能夠一起出遊一起吃飯,更多的時候是一起聊天(或鬥嘴)。

也許我還太年輕,還不能體會想要人陪的感覺,只有偶爾走不進去咖啡店的時候才覺得要是有人能一起分享食物就好了!

透過來往的書信知道事情的樣子—湊佳苗《往復書簡》(簡體版)

在縣立圖書館發現一區中文書,所以不管簡體繁體反正有小說就讀。
翻譯上的不同不至於混亂,反正簡體也是看的很快了!相比一下午的努力才看完一本日文漫畫,這次只要短短的2、3小時就看完小說(歸功於中國字幕組的努力?)
不說別的,直接來說心得。

三個故事都是看到最後才知道事件的真相,不讀完根本不知道原來事情居然是這樣發展,有一種超展開的感覺(也可能只是我想太少啦!作者才沒有超展開,只是故事結局有點曲折而已…)

距離上次看湊佳苗的小說已經很久了,最印象深刻的果然還是剛翻成中文時引起的熱潮的那段時間吧!《告白》、《少女》,《夜行觀覽車》雖然有看過但印象已經不深刻了。
這次的三篇:十年後的畢業作品、二十年後的作業、十五年後的回憶(翻譯跟繁體的不太一樣,這裡放今天看完的版本)

第一篇看到最後才知道原來一開始寫信的、想要知道真相的跟○○的是同一個,盡量不劇透不過應該這本書已經出版很久了可能會看的人早就知道結局啦!

別的不說,光是從前的好友認不出來就覺得有點誇張,但仔細想想,現在回頭看以前的同學朋友,還有幾個人的面孔有印象,隨便一個人說了名字大概就會自動帶入,更不用說書裡全部透過文字,沒有照片佐證的時候誰有把握記得所有人的臉?

第二篇的心得只有一句:女友心機也太重
誇張欸,為了自己無法說的事實要從前的老師幫忙,還要牽連其他同學,雖然沒有壞事,基本上連結局也算圓滿,可是那個女友的心機在闔上書本之後慢慢發酵。
雖然不是不能理解她的動機,但是這樣大費周章繞圈圈她男友不嫌累也是真愛吧!

最後一篇,是我覺得算是最悲劇的一篇,雖然出現的四個人都會讓人不自覺想說自作自受,但那是因為我所站著的角度是全然的旁觀者而且沒有利害關係,也不是被評判的人,所以才能這麼不在乎的說出如此惡毒的話。
實際上是裡面的四個人既可憐又可恨,因為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觀看一切,所以所有的事情就像失焦的照片。
來往書信的兩人最後如何呢?沒有明確結局的就這樣以男方可能是被逮捕的氣氛結束(個人認為),全部的三個故事就這樣結束。
文字會不自覺透漏使用者的想法和背景吧!不管再怎麼仔細小心,或是模仿別人的口吻,總是會被看出端倪。

書店員的人生想法—益田ミリ《オレの宇宙はまだまだ遠い》

這是到日本之後第一本認真讀完的書。

多格漫畫的形式,由一位32歲、沒有女友經歷6年、是個好人,的書店店員角度看待人生和工作。
主要是人生,工作比較像是因為喜歡所以想要讓自己工作的書店變得越來越好。

想結婚但本書到最後,主角似乎還沒找到對象。

覺得人生還長,工作到底應該是什麼樣子,人生應該是什麼樣子、還有偶爾為書店要舉辦的活動煩惱一下。

故事裡面沒有特別強調書店店員的工作有多辛苦,但是那個讓人印象不深刻的身影,或許是在這個世界上努力生活的人們的縮影。

也許有一些理解有誤,畢竟算是第一次看完全部都是日文的短篇。

當然比起中文,那種深陷故事的感覺比較淡,然而看到難過的地方,還是不自覺的眼眶泛淚。

誰かよりマシ

だから幸せ

そういう

生き方は

違うんだよな


比任何人更賣力因而幸福,這樣的生存方式也沒錯吧

沒有福爾摩斯的福爾摩斯信件-麥可.羅伯森《福爾摩斯先生收III-來自台灣的委託》

距離讀同系列的前兩本已經太久遠了,所以其實我完全忘了前面到底發生什麼故事。
不過即使如此也不用太擔心會因此不懂這本要敘述的故事。

其實跟台灣老實說關聯性不強,不過還是很開心能在外文書籍看到台灣的名字。
可憐的老人,從事翻譯工作,因為一個玩具說明書的翻譯問題而特地前往英國,一連串不幸的巧合導致這位可憐的翻譯以及將翻譯文件寄給他的女士慘遭殺害。
解開這一切的問題,同時要應付人手不足的警察、旁人難以理解的皇室活動(描述不多所以重要度不高,卻解釋了為什麼警察人手不足)。

主角-一位御用律師,在前面的集數解決了大案子,有興趣的話可以回頭看,這次他想要求婚但很不幸地被牽連到這件詭異的翻譯案件。

結局我覺得普普通通,嫌犯的動機很不夠力,不過我欣賞他為了阿的復仇計畫而努力多年的毅力,有那些毅力幾乎能做許多事,不過我也覺得犯人的難過也不是沒道理,既沒有上過大學也沒有含著金湯匙出生,唯一的工作又因為不小心害死人而被開除,所以想要把怒氣宣洩在皇室身上。

不得不說他的仇富也不是沒道理,何況他說的也沒錯,既沒辦法上大學又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何況看看那位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大爺吧!傻氣是一回事囂張跋扈拿錢砸人是另一回事,所以這也不能怪那位犯人。我不是指他可以隨便綁架跟放炸彈,而是他的怒氣不是沒有由來。

雖然我一點也不喜歡死很多人的偵探故事,不過這這本書是一本可以快速看完而依然有趣的小說,雖然跟福爾摩斯沒太大的關係,唯一的聯繫就是寫給福爾摩斯的信。
也許有一天我也會想要寫信給福爾摩斯,不過在那之前回味他的偵探故事或是相關故事也不錯。

奇蹟是溫柔的結晶—村山早紀《櫻風堂書店奇蹟物語》

花了一點時間才把這本書讀完,也覺得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很值得。
看完之後回過頭再來看作者的後記,發現自己剛好是跟作者相反,是盡量不在看完內容之前先翻後記。
 
想一想,有很久的時間沒有踏近書店,買書也是透過網路直接購買,從來沒有想過裡面的員工為了推銷心目中的書籍花費了多少時間,以及工作的內容是多麼勞累而繁雜。
書中的角色,透過故事一點一點的帶出他們心中一處尚未解開的結。因為可以感同身受的心,於是溫柔的對待書以及周圍的人事物;說不出口的掙扎,化作故事,透過不同的媒介傳遞,最後都成為一股力量,讓小小的奇蹟變成耀眼的閃光。

主角是書店銀河堂的店員,故事出場的角色也大部分是書店的員工。
因為一個事件而不得不辭職的主角,前往透過網路認識遠方的書店工作者的所在地—櫻風堂,一間位在群櫻之間的小鎮的書店。

主角想要特別推銷的書,在他辭職之後便由其他同事接手。如果只是這樣,那也引發不了什麼特別的事。然而這一本書在眾人的推薦之下,不斷傳播出去,最後成為暢銷的小說。

原本只是銀河堂的員工為了主角而努力推薦的書,眾人連接了能夠使這本書不斷被提起的節點,也因為這本書的故事喚起對家人的懷念,於是就這樣一點一滴的聚集成閃閃發光的奇蹟。

如果有想要說的話,就要在還來得及的時候說出來。
一章一章描述書中每個人心中的一絲彷徨,卻藉由共同推薦一本書而走出內心的灰暗。

如果作者能夠把主角推薦的書《四月的魚》寫出來的話該有多好,在故事裡面只提幾句話就能讓人感動,如果變成另一個故事的話一定更加扣人心弦。

雖然《櫻風堂奇蹟物語》有一些會讓人出戲的片段,但是讓人感動的地方彌補了這些,讓我能夠透過這篇故事看到一些現代書店的樣貌。不景氣之下,反而聚集這一票店員們對把書推廣出去的熱誠,這樣的心意足夠讓一本可能買不出去的書變成鼓舞人心的奇蹟。

推薦給好奇書店工作的人與相信為他人著想的心可以引發奇蹟的人。

預計要重看並寫心得的書單

*我在書店等你
*少女不十分
*星間商事株式會社社史編繤室
*剩下的人生都是休假
*再會吧!青春小鳥
*和の色 洗練的顏色
*你剛吃了韭菜水餃?:我那些可恨又可愛的病人們
*和諧=Harmony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歡迎來到東京食堂
*個人取向
*被白馬騎的王子
*給未來的旅行者:55個你最想知道關於旅行的事
*北海道的春天吹馬糞風
*夏天最後的日記
*小荳荳和小荳荳們
*說三道四@東南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