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超多個人想法,不見得能符合所有人想像。
到底是紀錄他在課堂上的教學呢?還是演講內容呢?不管是哪一種,如果剛好是他的學生記錄下來的話那跟論語有點像欸(擅自解釋+暴露自己的才學疏淺
其實我沒有看過被討厭的勇氣,只是看到博客來的介紹知道是跟阿德勒有關之後就直接借阿德勒來看,先知道原版再來就能更快速入門吧!姑且是用這樣的心態來看的。
至於看完之後有多少認同呢?大約60%到70%左右吧,一個介於及格但又不是真的很高的分數。原因是因為裡面有一部分,我想放到現在來看的話不能被很多人接受,並且他不認同先天(或說是基因)的影響。
並且以社會群體作為對照正常和不正常,大部分人做的就是正常,其他就是不正常。然而不屬於大部分的少數難道真的就應該被放在不正常嗎?這樣就沒有次文化存在了啊!
撇除不認同的部分,我覺得可以學習的是認識自己之後如何改變,不一定是要100%符合社會,而是改變之後讓自己不會陷在困境之中。但如果已經深陷困境的話還是求助專業人士。
書裡還有一個類似用人生進展來逐步講解人生風格的發展,無法適應學校就會無法適應離開學校的社會也無法適應工作、無法適應工作就無法適應與人之間的深入交往,接下來就是無法適應男女關係與婚姻。人生進展不可能總是順遂,就算有一套面對世界的方法也一樣,不是按照進度就一定能獲得幸福與成功。
就算不自卑也不自負,遇上困難的時候還是難免會受到衝擊。不是遇上困難而退縮就不好,蹲得越低就有機會跳的越高。
如果要說最喜歡的部分,那就是他認為這世界上每個人都能成為有用的人。
彷彿我們都能夠被誰拉一把,在世界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落。
另外跟其他有看過相關書籍的人簡單的討論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