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小的說謊開始。
原本以為女兒失蹤了再也不會回來,
於是終於決定要向前繼續生活的爸媽,
送走女兒心愛的狗狗、在墓園立忘懷碑。
但是女兒突然出現了!
其實說是「向前」,其實比較像是有沒有找到下一個依靠的對象。
故事中,媽媽選擇宗教信仰(可能還有教會神父),然而爸爸選擇不惜任何線索都要找到女兒。
我喜歡作者描寫他們面對事情所做出選擇的心情,除了找到依靠之外,有時候還需要一些妥協,像是去找心理醫生或社工。
妥協不一定能帶來美好的結果,更多時候只是為了能夠繼續下去。
故事裡面有非常多衝突:父母與子女、兄弟、伴侶,其實每件事情都沒有完美的解決。
最後沒有意料女兒會回來的父母還是離婚、愛護侄女的叔叔雖然故事裡沒說,但可能對女孩不只有親人之間的愛,還有終於找回女兒的爸爸,雖然開心但也充滿疑惑,自己再也不是好爸爸,面對女兒的反抗覺得自己是在面對一個陌生人。
衝突的原因另一個是愛。
女孩失蹤之後,犯人只用一個簡單的手段就讓女孩相信她的父母不要她了,即使她回去家裡仍然無法相信父母仍然愛她,並且相信她和犯人之間是相愛的。
缺乏確信的被愛的事實讓人容易被利用,只要從別的地方得到一點點愛就會對此死心塌地。而她的父母因為太愛她,所以無法忍受任何一點意外,意外就像裂縫,隨著時間越來越深,即使事情出現曙光也沒辦法修補。
整本書比起推理,更好的是情緒的堆積,還有面對不理解的事情的反應,特別是沒有耐心和不信任。
喜歡觀察他人情緒的話,很適合看這本書,它不會給予療癒,而是現實和一點無奈,結局可以算是happy ending,所以不會一路在情緒谷底遊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