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章節,從家開始再回到家結束,從記憶裡小時的味道到長大出去探險的味道,再到家中變故,最後是遇到對的人,每個關鍵的地方都能找到食物的蹤跡。我想這或許是我們喜歡家常菜的原因之一,那些味道和記憶裡的一樣美好,如果是動手做的那就更不一樣,還有獨家調味。
每個人進廚房的理由不同,對作者來說,進廚房料理食物是和在血液中的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需要思考也沒有人特別教導,自然而然地隨著生活一點一滴的融在角落。不論什麼事情都能跟食物有關:旅行特地尋訪的小鎮、家裡的氣味、每周的晚餐、在外讀書的安慰、共組家庭的婚禮佳餚等等,透露作者對生活的偏好以及他記憶中每個開心難過的時候都有食物陪伴。
就像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對洋芋片特別寵愛一樣(至少我會特別愛,然後隔天在廁所後悔為什麼要一次嗑完一大罐洋芋片),作者在難過的時候也會尋求食物的安慰,即使別人懷疑她怎還有胃口,但我相信即使難過的食不下嚥,日子終究要繼續,多一點外在的安慰也很好。
當然在整本書裏頭,歡樂的故事還是佔據最多篇幅的,因為不想讓自己難過,可以的話大家都希望能快樂的生活,有美食相伴有家人/佳人陪伴。
食譜的部分,自己是比較喜歡湯品和沙拉,雖然平常不太自己動手做這類的食物,但這些食物超級實用又方便解決好幾餐,例如喝剩的湯隔天配飯或麵包,又或是加一把麵也不錯,沙拉既能當前菜也能當作主食,燉飯和義大利麵也很棒,特別是本書的食譜有很多蔬菜類的料理,素的話只有到蛋奶素的程度,對我而言已經很足夠。
甜點也不用說,當然是有的話更好,蛋糕、餅乾、巧克力、甜派,許許多多的美味等待著看到的人動手嘗試。(我想自己能會參考一些食譜然後稍加改變,畢竟有些水果不好買到,還有偏好的口味也不同,主要還是食材的問題。)
如果喜歡自己動手料理餐點,也喜歡看日記的話,這本書十分適合,不妨在係屬人生滋味之後動手料理一餐吧!